社区应该一方面要开展教育活动,倡导邻里关爱、互助,为老人提供各种帮助,促进社区照顾、社区关怀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同时还有必要鼓励引导低保困难老人互相帮助,像鼓励的身体健康的低保困难老人,给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提供一定的日常护理帮助等。让低保困难老人在群体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在物质生活获得满足的同时,低保困难老人的精神需要也变得尤为重要。第一,应该重视政府的倡导作用,政府应促进社会组织在保障困难老人精神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政府可以购买社会服务,来为低保困难人群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第二,村级与社区组织方面,要重视低保困难人群的精神需求。村级组织和社区因为对特困老人比较了解和熟悉,具有潜在的有利条件。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和社区关注低保困难人群的精神需求。要求村部与社区要定期为低保困难老人开展活动,如棋艺大赛、诗歌朗诵、广场舞、太极拳等。第三,村级组织和社区试着与慈善爱心人士或志愿者组织沟通交流,让他们与低保困难老人建立互助小组,组对子来给低保困难老人提供定期护理以及情感辅导等服务,多陪他们聊聊天,宽慰他们,改善低保困难人群的精神生活,缓解精神压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心理健康,通过组织团体活动,使小组成员相互认识相互了解,从而获得情绪、生活等方面的相互支持,让老人们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与关爱,提高其社会交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之,低保困难人群的需求的满足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缓解其经济生活困境的同时,切实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协助其恢复自尊、重获自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与别人交流,让低保困难人群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三)明确低保困难人群养老的具体责任
1.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担比例
从低保困难人群的资金来源角度出发,低保困难人群的养老金基本上是靠政府提供的,而且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的拨款,地方性政府过分依赖于中央财政,缺乏自筹补贴的机制。合理分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地方财政进行估算,再根据各地低保困难人群的规模进行困难等级划分。中央政府按照贫困等级下拨低保困难人群养老的补贴金,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地方性差异,缓解中央财政的资金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发挥主动积极性,进行改革创新,积极筹措低保困难人群养老的保障资金,发挥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最大效用。
2.加强多方协助合力
政府应加大宣传,鼓励社会捐助,积极开拓社会筹资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实现低保困难人群养老补贴多元化筹资。动员社会的力量,将企业、慈善机构、社区、与个人等社会力量协调起来。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社会表扬等激励政策,来调动企业等社会第三方力量的积极参与性。
(四)提高低保困难人群养老工作管理水平
关于低保困难人群养老问题的思考(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