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经济决策部门早就认识到现代物流“第三利润源”的重要作用,采用不同形式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扶持,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或规划。例如,日本明确了在物流领域里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和企业引导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日本物流业提供亚洲太平洋地区一流物流服务的发展目标。这些都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加大宣传力度
物流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由于物流被广泛宣传,被认为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因此开始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更首当其冲备受推崇。我国的现代物流需求虽然存在,但还未到达由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程度。不少企业不太了解我国物流市场需求状况就急于进入物流市场。势必会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风险,使企业利益受损,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只有使各个经济部门和企业深入了解引进物流管理技术的重要意义,抓紧制定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形成规范的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物流活动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广泛采用第三方物流。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的工作,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例如,大、中城市周围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并扶植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强物流科研和培训工作,为发展我国企业物流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这是发挥后发优势,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效方法。
(二)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模式
从物流的内涵和功能可知,发展现代物流对企业的战略意义首先是可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作出贡献。若从长远和战略的观点去思考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定位,则将物流从企业日常管理系统水准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建立起战略物流的理念。将物流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模式。通过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导下,普遍推广普及物流管理技术,使物流逐步成为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良好而稳定的增长势头,不断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于物流服务外包的强烈愿望。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中国物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也有了很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我国目前现有公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以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这些都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配送体系: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这加快了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并且还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现在,不少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崛起,如锦程国际物流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与原有的国家大中型仓储运输企业一起提供范围较广的物流服务。
(四)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步骤。
完善我国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模式。通过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在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导下,普遍推广普及物流管理技术,使物流逐步成为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从成本核算和工位作业环节的最小单元开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统优化为原则,降本增效,对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确定物流活动内容和管理范畴。明确企业物流服务的主体。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发展企业自我服务的物流系统(锦程国际物流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大型企业),还是将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生产活动中剥离出去(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这应对企业物流功能剥离退出成本和物流经营费用进行科学的测算后进行决策。积极引进最新的国际管理技术,按供应链理论对企业内的生产管理进行整合;还应按物流管理思想对销售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配送能力、市场反应速度和售后服务水平。建立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按ABC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这包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预算、物流收益评估的方法和规范。建立企业物流组织,以企业经营为核心,将设备、人力、管理和运营,转换为对用户的服务。保证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战略的展开方向
对于企业而言,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其目标是不同的,因此采取的客户服务战略模式也是不同的,不管哪一种客户服务战略都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业务范围。这四个要素是互相关联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在制定客户服务战略时,首先要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运输特殊要求、库存水平等;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策略。
并推进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的物流现代化建设。信息网络化与标准化 是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两大关键,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生命线,而物流标准 化则是促进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桥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通过每年评选优秀案例来推进物流的信息网络化。对于物流标准化,已经成立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与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分别设在中国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两个标委会已共同启动了建立物流标准体系表的课题。
小结:我们深信,在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物流标准化工作 一定能扎扎实实的向前推进,但这要得到有关部门、行业与企业的大力支持。 物流的现代化除-信息化与标准化以外,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一是个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这两项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所以,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发展经验,努力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发展道路。
参 考 文 献
1蒋长兵.《现代物流学导论》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汤浅和夫.《物流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
4王健.《现代物流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张宗成.《物流信息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7何明珂.《物流系统理论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8董千里. 《高级物流学》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9崔介何《企业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
10郝渊晓《现代物流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