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管理手段和条件日益改善
当前,科技革命正以迅猛的势头加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发展的环境,也深刻影响了管理的模式、手段和条件。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计算的异军突起,极大方便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播,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管理幅度,为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提供了技术条件。日新月异的科技技术给地方政府的管理手段带来新的变革,管理技术有效提升,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地方政府的组织管理效能。
五、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挑战
从市场经济的性质来讲,市场经济有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区分。“坏的市场经济”表现为权力高于法律、竞争不公、效率低下、裙带关系盛行。在“好的市场经济”图景中,政府公正廉洁,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法律公正透明,没有特权等级,市场主体本着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原则,私有财产得到切实的保护。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初步确立,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避免陷入坏的市场经济的泥沼,己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深入思考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法治的缺失、行政权力的不规范运作、社会中介组织的不成熟、人格化的交易形式等均成为好的市场经济的阻碍,因此,能否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作的范围和方式,切实规范政商关系,依法尊重和维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真正做到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清晰界分,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是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挑战
公共服务是关涉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公共服务体系之外,体制内绝大部分成员也只享受低水平的主要表现为福利的准公共服务。其特点是,不管是否具备条件,按行政和部门举办,不管是否愿意,均按户籍和身份消费,很少考虑社会需求,属于典型的供给型的准公共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在消费层次上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当前,总体而言,存在着公共服务产品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严重不均衡等等问题。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公共物品远远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弱势群体而言更是如此,埋下了严重的社会隐患。尽管政府也致力于公共服务体系的改革,加大了投入,特别是许多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搞活措施,扩大供给,改善服务,但由于经济管理的模式尚未根本转变,这种在事业资源异常短缺条件下的搞活,往往变成了同步涨价,反而加重了人们的负担,“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成了一般民众反应最为强烈的焦点。
而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仍嫌消费不够,他们常常抱怨高质量服务的稀缺,并愿意为了优质资源承担更高的费用。改革搞活正处于两难境地。出现了“政府负担不轻,单位动力不足,穷人消费不起,富人消费不足”的境地。因此,如何加快改革,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解决公共服务产品总量不足、分配失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地方政府来说是另一个重大的挑战。
(三)和谐社会如何发展的挑战
建设和谐社会人类不懈的追求,是地方政府治理重要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当前,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等等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据统计,国内人均 GDP最高县与最低县之间差距从2014年的十倍扩大到2017年的十九倍,由此导致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2014年25个欠发达县人均 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3%,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的40.3%。全国建设和谐社会人类不懈的追求,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治理重要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如何使得发达地区规模不断扩大,对抗程度不断增强。国在市场经济社会,利益与价值的冲突不可避免且呈现常态化趋势,如何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化、程序性的利益协调、整合机制,化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是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又一重挑战。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挑战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唯 GDP是论,走的又是粗放型经济发展的路子,以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为特征,这不是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新时期以来,以四川为例,全省废水排放总量达28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1749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2318力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3L9‰、80.5%和67.2%。在“十一五”期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的预期性指标是9%,如果不转变当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生态环境将遭受更严重的破坏,资源能源将更为短缺,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将受到史大的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将不可持续。因此,如何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可持续的循环经济,
六、地方政府的政府机构变革方向
(一)调节收入分配,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正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悬殊,在体制外形成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己经形成对社会稳定和安个的严重威胁。“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产生不稳定”。当现代化开启了民众向上发展的欲望,却又找不到发展的路径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非理性行为。当前,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史加激发了弱势群体的不公正感,孕育了巨大的社会风险。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调节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切实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必要帮助,解决他们最需解决最想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題,维护基本的社会公正。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政策,构筑社会安全网
社会保障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以及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宜的社会政是构筑社会安全网的重要途径,从长远趋势来看,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举,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个人和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共同分担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的主要途径。
当前,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保障事业;要加快公共期政体制改革,减少财政赢利性、经营性投资,将財力主要用于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上,要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当前,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保障水平要与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不可冒进,盲目地推进,以免埋下隐患。在加强社会建设地进程中,要积极鼓励社会互助,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赠、赞助社会保障事业。
(三)保护资源、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及其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出现了资源、能源紧张短缺的局面,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的生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地方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视野出发,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努力把经济发展转入到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强化社会冲突的斡旋与管理
在利益分化社会,建立和完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形成利益整合利益协调机制,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要创新决策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提供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和整合的平台。为不同利益关系人的权利表达、对话和协会提供了使利的条件.特别是要让利益相关者与决策者,至少使其享有知情权,真正使公共政策在多元利益的论辩、协商与妥协中形成,改变传统的政府单方面拍板决定的局面,在多中心、多元权力主钵分享权力、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政府要避免被利益集团所俘虏,要超然于竞争性的利益主体之上,突出自主性,整合治理体制,不断检视纷争和跨组织协调,增强互动,整合各方利益,消除冲突,实现不同层面上的合作。
参 考 文 献
[1] 杨正国主编:《机构蝙制创新管理与机构改革实务全书》(上、中、下),银声像出版
社.2004年·
[2] 张志坚主编:《中国地方玫府机构改革》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 1期.
[4] 孙毅,《组织文化因素对组织效率影响模型建立与分析》,北京理工人学学报,2008年.
[5] 俞可平,《应当鼓励和推动什么样的政府创新》,河北学刊,2010年.
[6] 王朗峰,伏玉林,《基于组织结构的公共部门组织变革究》,管理科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