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风险交易是一个过程,国有商业银行要确立其市场竞争力就是要在银行经营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要在这种平衡中追求银行发展的长期目标。三是要认识到信贷模式的变化。在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下,传统以抵押物为主导的信贷模式将会被以授信为主导的信贷模式所取代。以授信为主导的信贷模式不仅有利于建立现代市场信用体系,降低企业与银行在信贷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观念与经营方式上的根本转变及银企新关系的确立。四是要重新认识风险定价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是对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所有制歧视信贷模式的摒弃, 商业银行将会在综合资本约束、风险承受、收益比较等多项指标并进行量化的基础上确定信贷行为,在多方互动下,新的市场竞争与银企关系也会形成。
目前,银行信贷结构将适应经济结构变化不断调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GDP 贡献结构及企业规模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融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工具创新的加快,微观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信贷政策和信贷结构既是银行信贷市场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商业银行应合理配置国有企业、 股份制企业、 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信贷市场份额,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与资金支持结构的匹配;在企业规模结构上,应在保持优质国有大型企业客户现有信贷规模的基础上,稳步扩大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在信贷主体结构上,在保证法人客户信贷资产质量的情况下,积极拓展优质个人信贷市场,实现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同步发展;在期限结构上,应逐步改善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的情况, 注重中短期信贷产品的开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另外, 国有商业银行还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及时调整行业信贷政策,实行有进有退, 防止由于政策变化和产业过剩导致的行业风险。
2、树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的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面临着新的发展压力,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组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信贷业务的利润贡献成为发展的主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信贷业务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银行信贷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改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是现代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和入世的客观要求,传统经营模式下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收入为利润主要来源的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根据中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准确判断商业银行信贷的地位。从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不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 而是一种动态互补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博迪和默顿认为,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进一步多样化,基金投资工具和市场将迅速增加和扩大, 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功能的改变, 出现了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萎缩和竞争力下降。
由于证券设计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金融将从不透明的机构向透明的市场发展,金融中介正在向金融市场过渡,标准化的金融市场最终将取代金融中介,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间接融资功能将衰退, 基金将取代传统金融机构的存款,证券将取代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网络将取代机构。
银行信贷是开展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和平台。从银行业务的分类来看, 储蓄业务为个人金融服务奠定了个人客户基础,信贷业务则为公司金融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推进,调整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及面临的资本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3/11/11
我国银行业的信贷发展现状及风险管理(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