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是银行对信贷客户准入把关的重要环节。信贷人员需要对拟授信客户从业务经营、财务状况、人员架构、担保方式等各方面细节进行全面、审慎的调查,以正确评估客户风险、业务操作流程风险,设计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为之后的审查环节提供充分的信息及事实依据。银行将根据对该客户的风险控制能力,结合综合收益情况确定是否批准授信以及授信规模、授信方案。由此,贷前调查环节按照制度与流程操作的合规性将对客户及业务的风险控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却是各家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的多发地带,具有较高的普遍性。
(2)贷时审查
贷时审查是银行风险业务审批部门对经过贷前调查后上报的拟授信业务的合理性进行的独立审核。商业银行对审批环节的工作尤为重视,其设置的目的既包括对业务的审核把关,也有为业务设计更为优化、合理的方案以保证、促进业务开展的要求。
(3)贷后检查
贷后检查是在授信期内对授信出账客户的经营、授信使用等情况进行的持续性的跟踪检查,是保证授信资金安全,及时发现、防范、控制过程风险的重要环节。
决策系统、组织体系、岗位职责界定及相互制约机制方面
合理的信贷决策系统与组织架构,以及明晰的岗位职责界定与制约机制能够保证信贷业务判断的准确性、公正性,并对客户与业务风险的认定与控制起到决策性确认、指导作用。国内的商业银行多按照方便经营的原则设置组织架构,以行政管理为主要特征。
授权与授信管理方面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授权与授信管理在信贷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约束银行业务的合规开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下级分行或支行为了做业务而违规或变相违规,形成信贷操作风险。
员工职业操守管理方面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各类风险林立的环境中,员工的职业操守对于业务开展过程中风险的控制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信贷业务方面,员工良好的职业操守将有效地避免信贷操作风险的发生,进而在较大程度上防范企业信用风险等相关风险。然而,如何管理好员工,培养好的职业操守以降低或避免信贷操作风险的产生是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
外部欺诈与外部事件方面
外部欺诈与外部事件方面主要涉及银行外部客户欺诈、经营环境变化、突发事件等内容,其信贷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现为:对于获悉的客户欺诈业务缺乏完善的紧急处理预案,未能及时组织、采取必要挽救措施,丧失弥补机会。
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上文叙述了信贷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在流程与制度上的本质问题反映,以下将就上述内容继续以国内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案例予以分析与补充。
案例事实:
A行于2005年给予B公司1年期人民币贷款额度5000万元,保证担保方式。授信前期,B公司与A行市场人员断断续续保持了近两年的联系,同时通过转入存款、业务咨询等多种手段展现其实力,提供的授信资料全部为虚假伪造资料。授信期间,B公司首次使用贷款后于短时间内提前归还,并在账户内保有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显示其较好的诚信及正常的经营。之后,B公司在授信效期内再度使用贷款。贷款期间,A行获悉B公司在他行贷款涉嫌欺诈,B公司在A行的账户被查封。
信贷操作风险分析:
该案件为外部欺诈案件,但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了多项操作风险,属信贷操作风险类案件。A行相关从业人员在业务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各个环节就流程与制度的执行都存在较为严重的疏漏,未能有效识别及防范风险,是这起诈骗能够得逞的关键。如若银行内部从业人员能够自始至终严格遵守信贷流程及制度的要求,那么将有多个机会避免案件的发生或中途及时遏止,避免损失。究其原因,该案件的发生包括外因及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如下:
(1)外因
此案件是诈骗嫌疑人在非常了解现阶段银行信贷人员心理的情况下策划周密的贷款诈骗案件。客户显示了存款业务的真实存在以产生诱惑,并通过向市场人员咨询、考察投资业务以加深其对公司的信任度而放松警惕。提供的授信资料全部为虚假资料,伪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7/11/11
我国银行业的信贷发展现状及风险管理(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