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二:心心在专注地搭建自己的“高楼”,这时候七七走过去,在离心心搭的楼的半米处对它吹起。心心就皱着眉头,生气地对七七说:“不要吹。”还用手推了七七一下。七七就跑来向我告状。 通过以上两个小镜头,就可以反映出幼儿在和同伴交往时使用的一些交往策略。当幼儿想要和同伴玩时,会用自己搭建的作品去吸引同伴,邀请他和自己一起玩。而较少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意愿。有时候,幼儿初衷是好的,想邀请同伴,但用的方式不对,导致同伴拒绝,或者向我告状。而镜头二,七七都没碰到心心的“高楼”,心心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高楼,但方式不对。 在小班的建构活动中教室听到最多的就是“老师,他抢我的积木”,“老师,他把我搭的弄破了”等等,也会看到幼儿争抢玩具、打闹的情景。 (三)现状三:告状行为出现较多 小班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不成熟,同时由于建构区的空间设置较小,而幼儿又不知道同伴对自己的碰撞或碰触是故意或者有意的,所以就导致告状行为频频出现。 案例一:当当跪在泡沫垫上,眼睛盯着自己的积木,把积木一个一个地拼接起来,搭了长长的一条,这时候,在旁边的陈江弘手上的积木搭完了,就站起来,从当当身边走过去拿积木,走过去的时候不小心,用脚踩了一下当当搭的,把当当搭的作品弄坏了,当当敲了敲他的腿说:“你把我的枪弄坏了。”陈江弘拿完积木回到自己搭积木的地方时,坐下来时,又不小心碰到当当,当当生气地喊道:“又给你弄坏了。”走过来向我告状,都快哭起来了。 当幼儿专注在搭建的时候,被打断或干扰,自己的作品被人家弄坏时,会产生厌恶、烦躁的心情,进而对其发泄自己的不满。由于建构区的空间大小只有3-5m,这远远不能满足6个幼儿搭建的需求,在狭窄的空间里,幼儿搭建作品时常常会由于对方无心的接触和破坏,而产生一些动手打人、告状等等消极的交往行为,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积极同伴交往行为的发生。 二、利用建构区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 关于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体会-快乐拼搭,共同搭建——以小班建构区为例研究幼儿同伴交往行为(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让音乐成为幼儿的一种生活方式 | 下一篇:关于学习少年儿童法律保护的心得..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学习 《儿童发展心理学》 体会 快乐 共同 搭建 小班 建构 研究 幼儿 同伴 交往 行为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