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龄特点
在年龄特点方面,小班幼儿能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中班幼儿能大胆地按意愿作画能将图形融合:大班幼儿能尝试用轮廓线创造多种图画,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这与他们的思维发展规律有关,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只有在画的过程中想象才会活跃,中班幼儿处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绘画的形象往往比较单调, 概念化,大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他们有了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与欲望。
(二)生活经验
在生活经验方面,生活经验丰富的幼儿在绘画中所表现的想象力发挥的程度要比经验少的幼儿高。这是因为,任何绘画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幼儿的画更是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幼儿的生活越丰富,创作的素材就越多。
(三)个性特征
在个性特征方面,性格外向的幼儿在绘画时比内向的孩子更善于想象,创造。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画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尤其在教师重知识技能为评价的今天,很多幼儿的想象力都被扼杀在摇篮里。只有那些天性大胆,想冲破外界束缚,向权威挑战的幼儿才敢于在绘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的东西。
四、幼儿绘画中想象力缺失的外因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教师都过多的重视绘画知识、技能,忽视在绘画中幼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纲要》中也指出:“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确立了幼儿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强调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学会观察、学会学习。但是,多数教师并没能真正把《纲要》的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去。
(二)教学评价是外因
教学评价方面,很多教师的知识水平低,她们虽然较擅长舞蹈、技能方面,但理论知识欠缺,因此,不能很好的领会《纲要》精神,也无法在绘画教学中贯彻。再加上大部分家长所追求的是知识量,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他们以孩子能知道多少知识为荣耀,有很多家长在接幼儿回家时,都会问:“宝宝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诸如此类的话。这造成了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在教学评价中中一味的追求“画的像不像”,而不去考虑孩子自身的想法。
五、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幼儿绘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需要有强烈的刺激,促使他们有创作的欲望。幼儿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自愿的去探讨,去学习。所以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绘画主题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方式方法多样化,利用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儿歌、谜语、游戏或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等形式唤起幼儿作画的兴趣。让幼儿在画中乐,乐中画。如在教幼儿画《小鸭子》时:我边画边念有趣的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脑袋提溜圆,身体像小船,脖子上面嘴巴扁,眼睛是半圆。不知不觉中一个小鸭子就画好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已经比较的完整,能很好的理解儿歌的内容,有趣的儿歌引起了幼儿作画的兴趣,同时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了作画的技巧。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主题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各种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广开思路。教师精心的设计、周密的布置、巧妙的安排,能够使绘画的动机构想、扩展和生长。如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如果老师说:“把昨天在大街上看到的汽车画下来”。孩子们画的自然不会生动,而且肯定是千篇一律。现在我们不单带孩子到大街上看真的汽车,还要求孩子们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和玩具车,并投放在活动室周围,收集有关汽车的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在绘画前的准备活动中还组织孩子们漫谈所看到的,所想的很多有关汽车的事件,这时幼儿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孩子们联想到的有“我想坐车”、“我当司机”、“开的飞快的汽车”、 “救护车”、“公共汽车”……等等十多种。在主题的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观察想像,然后经过头脑的加工改造,就很有可能出现内容丰富,构思独特的画面。只要是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就具备了创作的热情,从孩子感兴趣的当前事物入手,激发绘画的热情,鼓励他们将热情付诸行动是很有效的教育途径。
(二)取消示范画,展开想象的翅膀。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作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可许多教师喜欢在活动前准备一幅范画,简单讲解后幼儿照着范画临摹,照样画葫芦。自然孩子们的完成的作品都非常接近,大部分甚至全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孩子自身的画画技术上,有的画的好一些,有的画的乱一些。虽然按照教师的范画临摹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绘画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但教师这样过度重视范画的使用,就会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变成单一的临摹,也使整个活动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所以,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取消示范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表现机会。教师避免用自己的示范影响幼儿,应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事物,如:表现“快乐的鸡”,可以用油画棒、水彩画、铅笔画、半立式泥塑、立体泥塑等形式表现,并能学会用各种辅助材料完成作品,如用贝壳、石子、羽毛、布碎等。通过让幼儿画这些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培养了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记忆力,逐渐克服绘画中的模式化。通过让幼儿画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记忆力,逐渐克服绘画中的模式化。
(三)观察并支持绘画表现,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
心中的一幅画——简谈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指导与策略(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