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常常会先不出示教具而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啊?”这种毫无线索的提问问过几次,就引不起幼儿回答的兴趣了。 因此,老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孩子愿意开动脑经,去思考,去想象。
(二)合理回应幼儿的回答
1、帮助幼儿有效提升
(1)善于追问
当幼儿回答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到达终点。
如美术活动《风筝飞飞》中,老师追问风筝翅膀上的图案是左右对称的关系,孩子只是看出了左边和右边的图案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位置一样,但是没有观察到方向是相对的关系。于是,老师马上追问,“你们看,风筝左边的翅膀上有一只小蜜蜂的图案,真可爱,小蜜蜂向着哪里飞呢?”孩子们回答:“向着风筝的中间飞。”老师马上追问,“你们觉得风筝右边的翅膀上会不会也有一只小蜜蜂呢?那只小蜜蜂又会是往哪个方向飞的呢?”经过追问启发,孩子回答到:“肯定也有一只小蜜蜂。可能也是往中间飞。”
当幼儿回答偏离主题时,教师的追问可以把帮助幼儿驶回正确航道。
如社会活动《美丽的奉贤》中,教师提问:“你们家周围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一个孩子从家旁边的公园说起,说着就说到自己的奶奶常在公园里锻炼、妈妈在公园里跳舞等等,教师马上追问:“你奶奶、妈妈都喜欢到公园里去,肯定是因为公园里的景色很美,谁来说说公园里的美丽景色?”
当幼儿因为受同伴的影响回答千篇一律时,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自主思考。由于幼儿的从众心理比较普遍,教师能经常注意有效追问,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教师提问怎么安慰生病的同伴时,第一个孩子说要送给她“冰激凌”,后面的孩子都跟着说要送给同伴什么好吃的,这时教师可以追问:“送些好吃的给朋友,朋友很开心,还能做什么事也让朋友感到开心?”
(2)善于梳理和总结
当幼儿的回答表述不够清晰、比较零散时,教师应在充分倾听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
如在大班语言活动《螃蟹奇遇记》中,孩子们能很快的复述壁虎和蚯蚓对螃蟹说的话,可是对于再生的本领还理解的不够透彻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梳理总结:“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能再次长出新的尾巴来,蚯蚓也能在身体断成两段后,分别长出两条一模一样的蚯蚓来,这种本领叫做再生。螃蟹也有再生的本领,所以它断掉了大螯后,会在原来的地方长出一只新的大螯来。”
2、给幼儿适当的思考空间
好的提问往往需要幼儿做出一定的思考,这时教师不能急于告知答案,而应耐心等候。特别当有的幼儿举手后被老师叫起回答却又突然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给予批评,允许幼儿坐下去再思考一下。 这样,不仅不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且更加激发他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动力,会更认真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答出满意答案。
3、给幼儿评价的机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