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材料的投放时间方面,普遍存在周期过长的问题,少则一二个月,多则一学期,这样长时间地不变换区域活动,就会引起幼儿产生疲倦感,没有办法促进幼儿发展。探究区域材料投放周期较长的现象,发现幼儿园进行一致更换材料、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和投放时间的管理不善等原因,成为了造成投放周期不适宜的主要因素[4]。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缺少目标性与探索性
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幼儿园教师队伍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表现出极大的没有目标性,没有明确投放目标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4%,造成整体目标的缺失。这种无目标性,不但降低了幼儿对区域的兴趣和参与性,而且也影响了孩子发挥创造性的能力。出了缺乏目标性,幼儿园还在选择材料方面缺少探索性,园内幼儿对区域材料的创造性远远低于一半水平,足以体现出对区域材料的探索性不足,还需要不断加强。
五、探究幼儿园区域材料的投放策略
所谓区域材料的投放策略就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幼儿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和身心发展等,而使用区域材料进行的设计程序及方法[5]。接下来主要通过对幼儿园的区域材料投放问题中提出下述解决策略:
(一)区域材料投放时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皮亚杰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充分掌握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活动。所以,在投放区域材料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层次合理选取。
为了保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计划性与灵活性。基于对幼儿的了解,投放区域材料的时候,尽量选择最近的发展区,随着材料难度的增加,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投入到区域中。而且,在投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投放的数量与种类要合适,既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若是投放数量与种类过多,就会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其它方面,而失去了区域的最初意义。
不管怎样来说,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尽管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别,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幼儿园在投放区域教材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不但需要顾及到接受能力强的幼儿,而且需要顾及到接受能力弱的幼儿,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并得到发展。所以,需要重视区域材料投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需要与教育目标相符
由于区域材料的投放极为关键,没有区域材料将会阻碍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区域材料的投放也具有复杂性,不仅需要和幼儿的兴趣一致,而且还需要对幼儿探究的目的与教育目的相符。
作为幼儿区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区域材料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运用过程中,也要合理控制。活动区区域能够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区域环节,怎样有针对、有方法地将教育目标和活动相结合,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幼儿教师需要清楚了解幼儿教育目标,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对于区域材料有目标性、有选择性地运用,最终实现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也不断完善区域活动。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区域材料投放,使得教育目标在材料中很好地体现。这样一来,区域材料就成为了一个潜在的老师,帮助孩子们搭建认识的平台。隐含在区域材料里面的教育目标也可以融入到教师所在的环境里。如果幼儿处于教师创造的环境里面,就会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里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投放区域活动区域材料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记住将目标放在最前面,选材放在后面,才能更好地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区域材料中。
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为目标,有目标地进行区域材料投放,合理选择,深入了解到区域材料在不同区域所发挥的不同教育影响,要知道,一个目标能够在较多的区域材料作用下实现,一种区域材料也能够体现多个目标。将区域材料的教育性和幼儿的发展目标相融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教师更需要在区域主题变化的同时,更好、更快、更有目标地变换区域材料。
(三)确保区域材料投放的更新周期要适宜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策略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