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研究对象:我园全体幼儿
4.2研究方法:
4.2.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探究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教育方法.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形式的家园联系等,让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探究有效途径和方法,使教师、家长关注自身的榜样作用;使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2.2观察法:
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客观地了解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现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使之上升到理性程度.
4.2.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幼儿及其家长的生活卫生习惯的现状及在研究的各研究阶段出现的家园合作问题,为了解各阶段研究的情况,调整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4.2.4个案法:
收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典型个案,作出分析.
5、研究分析问题
幼儿在家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们研究分析后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
5.1家园教育合作意识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
当今社会中,由于独身子女家庭的比例占据较重.一些家长由于自身工作繁忙,所以对于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上存在着很大分歧.一部分家长只存在于口头上的参与,在幼儿园里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及幼儿园的工作,但一回到家里就把在幼儿园老师布置的工作弃之一旁了,这些家长会认为孩子既然要学习那么就应该交由幼儿园去教而不需要家长参与,家长应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从而养成孩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而造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大部分都归于家长的引导教育.他们抱着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到了家中就任由孩子玩耍的思想教育幼儿,虽说幼儿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同时也离不开家长配合、家庭的熏陶,家长应给幼儿起模范领导作用.
5.2家长意识不到行为习惯上的三个主要性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犹如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在白纸上绘画出第一笔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在家庭中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间有着必要关联.
5.3家长认识到重要性但处理方式有偏差
有些幼儿在幼儿园能积极配合教师,做到尊进教室、友爱同伴,可回到家里就完全相反,任性、刁蛮.如,一天活动课结束妈妈把鹏鹏接回家,一进家门鹏鹏就使唤奶奶拿个湿毛巾给自己擦擦脸,让妈妈开电视完全没有在学校尊敬长辈的一面.妈妈只是口头说了小朋友应该懂礼貌,不料鹏鹏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哪里不对,反而让鹏鹏觉得家里人不喜欢他,便要求妈妈给他道歉,跟妈妈闹脾气,奶奶还帮着鹏鹏说话,最后鹏鹏妈妈给鹏鹏道了歉还答应星期天带鹏鹏去看动物世界,家长在幼儿做错事时一定要及时给他指出错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研究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问题,我们提出并探究了一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为我们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1通过园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观念
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们转变观念,明确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相关要求,掌握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理论上做好准备.
6.2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生活活动的价值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2) (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