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由医务室组织召开,由班子成员、伙房人员、班组长、保育教师、家长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的幼儿伙食听证会.商讨幼儿伙食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保证幼儿在园饮食安全、卫生、合理营养.
7.6作好家访、家长问卷调查工作
组织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进行家访活动,尤其是在新生入园后,家访率达到全部幼儿.对于一天以上不到园的幼儿,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
家长调查问卷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用来评价和了解教师工作,充分体现为家长服务的办园宗旨.学期结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及时作好信息反馈,并及时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
7.7坚持利用网络与幼儿园网站,实现家园多维互动
为了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为了给家长提供一些关于幼儿教育、保育知识的学习材料,幼儿园可以开辟宣传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促进了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
在家长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状况下,借助网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家长及时沟通,探讨孩子现阶段的教育.幼儿园可以选择自己建立网站或者选择专业的网络幼教平台加入.
7.8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
组织家长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选出优秀经验材料,刊登在宣传栏和幼儿园网站上,供大家学习.
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位家长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医生、有护士、有老师、有警察、有环卫工人、设计师等形形色色的工作有着各自不同的环境和特点,而最了解这份工作的人恰恰就是从事这份工作的家长们.
园里有一位孩子的母亲是医生,当大班时讲到人体的时候请家长直接来给孩子讲课,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保护我们的眼睛等让孩子们在透彻了解器官的同时也抵消了对医院、医生的恐惧.
有一位孩子的父亲是农艺方面的专家,幼儿园就请这位家长来园,给孩子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有关植物的讲座,精美的图像资料和实物标本让孩子们惊叹不已、大开眼界.
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进幼儿园进行开设讲座,或者提供跟工作有关的一些知识资料给班里的老师,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也为家长与孩子之间开启了一扇大门,让孩子们更了解自己的父母,知道她们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父母为我们创造的舒适的生活环境.真是一举多得!
8、在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案例与体会
邹锦瑜从小体弱多病,像温室中的花朵.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常感到不放心.每天接送孩子时,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喝了多少水?睡觉被子盖好吗?小便后裤子是否包好……最后干脆把孩子每天接回家去睡觉.
在了解了孩子的各种情况后,教师首先做孩子妈妈的工作,并回答了家长的各种疑问,然后上门给爷爷奶奶做工作,向家长保证,完全会尽心照料,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通过一次次的家访,终于打消了家长的顾虑.从此以后,班级中的三位老师紧密配合,关心照顾她,同时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想喝水自己去,热了脱衣、冷了穿衣,有困难可以请求老师帮助.一段时间过去了,每天看见孩子都是高高兴兴、健健康康的,家长从此转变了对幼儿园工作的看法.与此同时教师利用递家园联系手册、电话联系、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汇报孩子的点滴进步,使家长从事实中对教师的各种工作产生信任,开始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邹锦瑜是个早产儿,他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家长在常人看来比较难以沟通.但我们从家长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想家长所想.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做家长工作,另一方面对孩子付出特殊的照顾和关爱,以实际行动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家园共育就需要我们倾注时间和精力,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建立起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尊重、合作的令人愉快的关系,也使幼儿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毫无疑问,当我们彼此之间互相信赖时,幼儿园的工作一定能赢得家长的主动配合.
9、研究成果分析
学年末我们各班对幼儿的幼儿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估,年级组长、园部又对各班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抽查,结果发现,幼儿的行为习惯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专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幼儿其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儿时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单以幼儿园一方面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幼儿时期的教育又称幼稚教育.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从而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因此,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家园合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才能形成紧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 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
[3] 凌小云《成功家教》,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戈柔.浅谈如何进行家园合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9(11)
[6] 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2) (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