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是非常有益的,而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由于幼儿园与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和第一课堂,因此,家园合作可以产生许多的教育资源.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在家的一些行为习惯情况,于是就立足于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行为习惯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展开阐述,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必要性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为我们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家园合作;家园沟通;行为习惯
21世纪是以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快速变化为特征的世界,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各阶层、各领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家长们更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长大后能有一番大作为,于是从小就开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幼儿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
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1、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人的各种习惯综合成系统,就形成了“人格”.而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有诚意、有创造力、没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而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该阶段,儿童多是凭借表象进行思维,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因此,对幼儿要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而少用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
2、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期,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灵活,是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好时机.这时,成人如果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不注意对幼儿有关行为进行控制,调整及必要的指导,则完全可能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恶习.事实证明,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要纠正一个坏习惯远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艰难得多.
本专题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一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必过多地去思考该怎样去适应生活,而能使身体在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各种活动,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研究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对幼儿的做人方面的好习惯、做事方面的好习惯、学习方面的好习惯、生活方面的好习惯、其他行为方面的好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究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卫生习惯的途径.
4、研究对象和方法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2) (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