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经典
1.国学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自从出了孔夫子,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把儒家学说奉为经典。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尘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
2.经典
经典是指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本课题中“国学经典”指的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并对小学生有教育意义适合他们阅读。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这些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二)优良品德
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遵守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这也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用国学经典文化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2.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行。
3.对儿童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培养孩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教师能探索出国学教育的新途径,并将德育渗透到个学科中,教师之间能够协作与交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育人观。
(二)研究的内容:
1.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幼儿园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国学教育的具体目标。通过每周一次的国学课程,使幼儿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
2.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组织幼儿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经典的知识点,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经典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3.营造“国学教育”育人环境,让经典育人“润物无声”。在园文化环境建设上,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分块布局,处处体现国学教育特色。我们在教学楼的墙壁、走廊上张贴了国学经典的宣传牌。
4.拓展“国学经典教育”实践活动,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在实践活动之中,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国学教育”,有常规国学教育学科活动,有结合养成教育的主题活动,还有一年一届的艺术节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动师生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编成体育游戏、儿歌、歌曲、等既锻炼了身体,又诵读了经文。还有经典游戏表演。以往拍拍手、户外体育活动等游戏的顺口溜如今换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经文,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把经典语句配上时代音乐,走上表演舞台,赋予新时代的气息,让幼儿享受到创新的乐趣。教师们也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聚在一起研究儒家经典,探讨人生理想,讨论对幼儿的教育方法是活动的主要内容。还有经典故事表演,让家长和孩子亲子把经文里的小故事进行改编,设计台词,搬上舞台进行表演,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头悬梁、椎刺骨》、《孟母三迁》等都成了进行再想象、再创造的基石。
5.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结合《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联系新形势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家里学生自觉做到进家出门主动和父母打招呼,好吃的东西让长辈先尝,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在园自觉尊敬老师,关爱同伴。这些活动使孩子懂得了学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应该从小做起。
三、本课题研究思路
我们选择“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行的探索”研究课题,最终目的是通过我校的校本课的读诵、简单的讲解方式还有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从活动中体味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提高孩子文学素养同时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1.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研究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发国学经典教育,旨在提升学文学素养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言行。即:让幼儿通过学习,学会与同伴、与老师相处的基本礼仪规范,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尊敬父母师长,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行。这样不仅课题研究有了新意,而且具有了实用价值。
2.从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过高重视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德育教育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我们从现在的孩子突出表现的不良习惯出发,开设国学经典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感染熏陶幼儿的性情。达到提高优良品行的目的。
3.本着探索问题的原则开展研究,要重视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开展研究,才能得出新鲜的、有价值的结论。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策略(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