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让孩子在入学前就养成晚上8点半之前入睡,早上6点半起床的良好习惯,定好闹铃,自觉起床,不赖床。
上小学后,对孩子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午休时间减少。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商讨制订孩子的作息时间,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让孩子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上学不迟到开始的。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可以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
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戏、拼图游戏,这对培养孩子注意力很有益。家长也可以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幼儿园一节课的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让孩子看看书、画画,也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等等,让孩子习惯倾听,这对将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4、生活技能必不可少
家长可以提前教会孩子擦桌子、扫地、摆放桌椅、整理书包等技能,以免开学后孩子显得笨手笨脚。千万别小看这些生活细节,它们将影响着孩子在学校的形象与心情。
5、让孩子憧憬校园
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经常看到校门口有孩子抱着妈妈大哭,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还有的孩子会找借口,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这时家长就应该多向孩子灌输上小学的好处,多说老师好,校园美,同学一起学习、游戏有多快乐等,让孩子对小学学习有非常向往的欲望,喜欢学校、老师和同学。这样,孩子才能愉快地接受学校,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结交更多的朋友。
6、安全意识别放松
小学活动人多,器械大,场地硬,老师不可能随时呵护每一个孩子,所以,一定要嘱咐孩子守秩序,不推挤,在楼道内或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不扔石头、不玩木棍等危险物品。接送孩子要到指定地点,嘱咐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不经家长允许不可以自己回家。家长在保持接送习惯的同时,要逐步地教会孩子一些基本信息。比如,让孩子学会规范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可以提前带孩子认识上学的路线,去学校时告诉孩子走哪条路,路上需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直到认定孩子有足够的能力自己上下学后才能放手。同时,教育孩子不买小摊上的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一日三餐要吃饱,不带零钱、零食和玩具进校。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认识到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两种教育机构应在相互靠拢、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和谐成长,共同发展过程中减少幼小衔接坡度。幼儿园和小学都要适合儿童发展,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上至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加强科研和指导,中至社会、社区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支持和观念的更新,下至学校和家庭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实施种种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性进展。
论“幼小”有效衔接(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