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国新能源按照ISO14001标准建立了完整的QHSE管理体系,专门组建QHSE工作组负责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各类环境因素进行辨识与评价,保障了该企业各类燃气项目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清洁能源利用。国新能源按照服务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新型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个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配合山西省市各级政府共同推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3)节能降耗。国新能源燃气业务以管网输送为主,压缩、液化为辅,能耗较低,不存在高耗能项目。
(4)“三废”治理。“三废”对于环境的破坏主要由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所造成。国新能源主要从事的燃气领域项目均为节能减排项目,生产工程中“三废”排放较少,且污染物主要是生产、生活废水,均能够按照当地环保部门要求进行处理。此外,工厂类项目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三废”的治理及综合利用,确保项目投产后环保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功效。
4.员工责任
(1)劳动保障。由工会代表员工与企业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合同包括:职工工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内容。
(2)培训与成长。依托“国新大讲堂”宣传平台,持续推进“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确保了集团自上而下的战略贯彻和信息传递。同时利用多方合作股东资源,依托已建成的CNG站场、LNG工厂、分输站等硬件条件搭建培训、培养平台,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使新入职员工学得快,听得懂,用得上,务求实效,学以致用。还开展了高潜质人员培训,提升高潜人才综合素质,扩充集团管理人才队伍,助力集团延伸战略发展。
(3)员工薪酬福利。该企业坚持市场化方向,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在强化企业效益和国有资本净收益与工资总额有机联系的同时,加大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增幅,重点提高一线专业技术职工工资收入。同时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积极做好一线艰苦岗位员工带薪休假和外省籍员工探亲假管理工作,以充分保证每名员工根本利益,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道德责任
永和县是山西省的贫困县。国新能源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努力将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把帮扶与自立统一起来。在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服务扶贫等方面对永和县加大帮扶力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改善该县的农业、教育和民生等问题,得到了永和县政府和人民的拥护以及山西省委下乡办的高度评价。
(1)实现永和县煤层气并入全省大管网。为切实推进永和县产业扶贫工作,国新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国有企业的资本、管理、技术和市场优势有效地与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累计投资2亿余元,建成了大宁—永和输气管线、临县—临汾输气管线永和段等工程,将永和区域煤层气成功外输,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截至到2015年,永和区域煤层气外输气量为1.1亿方。
(2)立足国新永和公司开展农业产业扶贫。首先是制定了《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永和县产业扶贫开发规划2013-2020年》。根据规划选定在永和县以酸枣种植及深加工为产业扶贫项目,通过该项目改变以往“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做到精准扶贫,以此带动当地产业发展。2013-2015年酸枣收购并加工累计投入742万元,收购酸枣1560吨。三年累计辐射带动农户4000户,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847.5元;其次是积极开展各项贸易项目,带动永和当地直接就业人数160余人,间接就业人数达1900人,带动农户1370户。 通过积极协调山西省水利厅,先后分三次给予永和县水利局总额为850万元的水土保持资金,用于支持永和县在2万亩荒地上栽植酸枣,治理水土流失;第三是开展了扶贫开发调研,积极为农民拓宽农产品及中药材的种植收购渠道。春节前夕为五个村的232户五保户、贫困户、伤残人士、常年患病人群及孤寡老人实施精准帮扶,每户都发放了米、面、油等慰问品,帮助其解决困难。
通过对以上国新能源履行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国新能源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既迎合了责任投资者——政府提高民众幸福指数的要求,又满足了企业投资者——股东的投资需求。不仅拉近了企业与社会相关组织的联系,形成了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且也不断满足了大众利益相关者——用户的期待和要求,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提高了“国新能源”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形成了无形的企业品牌效应。
我们可以从该企业发展的一组组数据和实际案例中深刻体会到,企业在实现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尤其是燃气企业要追求长远利益,培育良好信誉,增强自律精神,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意识。更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回馈社会,忠实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涂翠红 《浅谈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 [J].江西煤炭科技 2014年第3期
[2]付弘杨.《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沈阳师范大学2016(05)
[3]高扬. 《燃气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年11月第14卷第21期
[4]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吉林大学2013(06)
[5]樊峻. 《城市公用企业社会责任浅析》[J].学术纵横 2011年第08期总第250期
[6]陶晓红.《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12.6
[7]季义先. 《认真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自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J].经营与管理2010/07总第425期
[8]戴路.《燃气供应与安全管理》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
[9]肖红军 韩阳.《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新进展》[M].经济管理2013(09)
[10]匡海波.《企业社会责任》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8
[11]陈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 [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12]胡文瑞.《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中要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J].天然气工业2008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燃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探讨(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