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企业责任立法方面,发到国家做的较好,例如美国对于构建和完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方面,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有着十分完备的法律制度,并且对于监管的细则规定尤为细腻,对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和食品监管的措施也十分严厉。其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以及相关法规中,规定对食品标识、掺假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补充剂等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有关内容的监管制度,分类相当细致,规定也十分严格。这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约束食品企业,对社会责任通过建立和加强有关法律建设,来完善其良好的执行,同时适应现代法制的要求。因此,提高食品安全系统和企业社会责任,将进一步促进我们国家法治建设,我们国家的立法水平的提高。在立法方面,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们的政府应该完善“公司法”和“食品安全法”,在制定法律法规方面,突出食品企业作为其职责的一部分,必须有社会责任的基础,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法治的范围。“食品安全法”的不断改进,可以使食品公司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得到约束,建立诚信评价体系,框定食品企业信用,以形成法律框架的整合。为了达到“公司法”进一步完善食品企业内部组织的目的,设置一个明确的独立的完整的评估机构,并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销售,运输等行业的信贷历史,确立食品企业诚信状况,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得出实际水平评估,使得食品工业自身在自律发展中实现突破。作为最基本的食品企业的义务和法律责任,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食品公司的生产,销售和运输等行业必须严格尊重法律。强化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是在外部环境迫使严格遵守法律,以加强其守法行为,保护每一个环节依法守法,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以有效保护的消费者权益,从而约束食品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质量好的产品。目前仅集中于对食品公司,宣传教育为主,这样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甚至降低食品的质量,这会导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的产品的上市,影响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随着法律和法规的建设实施和执行,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建立统一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规范化管理的责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和完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制度,清理并及时组织良好的规范,形成专门的,专业的,易于操作的食品安全系统,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信用记录。只有如此,才能确认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和法律制度的内容。我相信,严惩和打击这种手段,是对食品企业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紧箍咒,有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约束,让食品公司有畏惧,并适时增加处罚条款,适合时代发展,加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威严的法律存在,社会责任才会牢固树立食品企业经营者的头脑中,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
(二)强化政府监管职责,确保执法无空隙,建立独立的执法机构
我们还拿美国作为例子,美国突出了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制定了十分详尽的标准,规范了监管程序和流程,实施了对于食品安全和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全程监控的监管体制。与中国不同,美国的监管体制分为两个部门即政府多个监管部门和民间非政府组织,他们实现了分工清晰,互相联动,统一行动,在此基础上了实现了三级监管的体系即中央政府、各个州和市县三级。再看看我国,由于我国政府食品监管缺乏企业社会责任的努力,在一个混乱的执法空间中,多头管理,相互推诿扯皮,严重影响了执法方面的监管的有效性。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为食品监管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是合理的。目前,中国的许多部门管理食品安全,如工商,卫生,食品,农业,质检等部门,以及国务院已还设置多达食品安全委员会,但因为其职权范围不明确,重复执法,导致低效率和执法效能。因此,在以分区域管理,以产品品种管理为辅更合理,明确的制度问责制,责任到人,执法监管效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惩罚性清除。对于严厉追究懈怠执法人员。当地政府执法应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严格执法。
第二,实行信息公开监管、透明,随时接受消费者的监督。目前,中国的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产品不能及时和有效的将监管信息告知消费者,致使消费者误认为监管机构未能严格执法,而责难于食品公司。因此,要实现监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显得尤为重要。食品监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和其他媒体,定期和及时公布食品公司的监管信息,如产品质量,生产环节和消费者的其他信息,及时了解。如果可能的话,食品监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公开咨询窗口,让消费者可以随时咨询。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建立业务熟练,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应提高入学门槛,以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服务,全面的认识,高度负责的人员进入执法队伍。各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应选拔产生,这样才能保证优秀人才加盟。为了加强执法人员的管理,应定期考核评估,从执法水平,执法能力等综合因素进行审查,年底淘汰制的实施,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消费者感受到执法人员是替消费者考虑,消费者的角度,执法人员执法,捍卫消费者的利益。
(三)全面增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美国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一旦食品企业出现安全事件,尤其是缺失社会责任的重大事件,有可能被直接打“冷宫”或永远丧失准入资格。我国现在为止还缺乏这种力度,但增强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是必要的,而且还要把这种意识渗透到企业各个方面的业务。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应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让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上升为一种自觉行动。消费者可以放心,政府定期公布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名单,区分食品安全企业和责任缺失的企业,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食品公司实际生产牢固这种意识,市场营销,运输,存储等环节,真正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通过制度规定,确保公众舆论的监督权力。例如,赋予更大的媒体采访,并要求食品企业不得无理拒绝。由于媒体和其他社交媒体的参与,会降低调查成本,使食品企业在生产,销售,运输等方面更透明的受到消费者和执法部门的监督调查。媒体报道分为两个方面:首先,积极的报道,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严格遵守,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二是负面报道,反映一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假冒及生产其他不合格产品。通过舆论的监督,让消费者看到食品公司的“庐山真面目”,影响该公司的收益和社会接受度。在这种环境下,食品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社会责任,寻求企业的发展,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这样才不会被淘汰。历史和事实证明,那些忽略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如果不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痛定思痛,全面改革,势必难以残喘。
参考文献
[1]代卓玲.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海底捞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6):63-65.
[2]王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北方经贸,2019(01):94-95.
[3]王春娅,余伟萍.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救赎丑闻品牌的作用边界——感知质量与丑闻范围的调节作用[J].财经论丛,2018(08):85-96.
[4]高学贤,郑海东.中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的维度对比——企业网站数据的内容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7(03):62-68.
[5]袁晨光.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4):186-187.
[6]喻志军,衡虹.食品企业责任构建中的第三方监管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114-116.
[7]姚丽娟.论中国食品安全与食品企业法律责任规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6):670-675.
[8]杨远航.食品企业的责任关[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6(Z1):114-115.
[9]张琳,陈雨生,梁杰.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29-34.
[10]韩震,齐丽云,张弘钰.基于消费者责任认知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02):13-19.
[11]何岫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17):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