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和我国人口政策的新动向以及如何搞好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政策、演变历程、新动向、问题分析、相应措施
【正文】: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口再生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良性环循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各个国家都力求制定能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映客观规律要求的科学的人口政策。
一、 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
由于人口政策范围十分宽泛,除了婚姻家庭政策、生育政策、死亡政策、优生政策外,还包括国内人口迁移(流动)政策、国际人口迁移政策、国家地域人口分布政策、人口结构政策,人口职业结构政策、人口劳动就业政策、人口教育结构政策、民族人口政策等。加之篇幅所限,本题论述仅以狭义人口政策的核心--人口生育政策为主旨,其他方面的人口政策暂时置而不论。
(一) 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现状
中国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是属于限制人口增殖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有特殊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这一生育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既提出了限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要求,又提出了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要求;既提出了国家提倡什么,又提出了国家抑制什么;贯彻了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一刀切的精神;少数民族也要计划生育,但生育数量可以适当放宽。
这一生育政策是当今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需要,它既照顾了宏观及其长远利益,也照顾了微观及其当前利益,缩小了国家和家庭在生育需要方面的差距,得到了绝大部分育龄群众的支持,因而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举世公认的成就。最近几年来,中国总和生育率都在替代水平以下的低位水平就是证明。但是,这一生育政策现状的铸就也是来之不易的。
(二) 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
中国人口生育政策是在中国控制人口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完善起来的。由于历时几十年,过程一波三折,加上学者研究角度不同,因而人口学界对中国人口生育政策演变的历程和阶划分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五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控制人口思想的提出;第二阶段--人口政策萌芽;第三阶段--人口增长失去控制;第四阶段--人口政策开始形成;第五阶段--人口政策最终形成并进一步完善”(侯文若 1985);有的则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经历了曲折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人口政策的初步提出和受到严重干扰阶段(1949~1971年);人口政策的形成和全面推选阶段(1971~1978年);人口政策的日益完善和稳定阶段(1978至现在)”(孙栋康 1999);有的更认为,“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大体上可划分为九个历史时期。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②1954至1957年--由严禁节育到逐步主张节制生育。③1958至1959年--已孕育起来的控制人口思想受到严重干扰。④1960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计划生育思想复苏与开展工作。⑤1966至1969年--计划生育政策未变,但丧失实施的社会环境。⑥1970至1980年初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形成合情合理的生育政策。⑦1980初秋至1984年春-�计划生育政策由晚稀少向一孩紧缩。⑧1984至1991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各地方计划生育条例。⑨1991至1999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冯立天等 1999)。产生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不在于对生育政策发展史实变动的分析,而在于划分阶段的根据和标识。有的根据控制人口思想的产生、人口政策和控制人口实践状态三个标识来划分阶段;有的根据生育政策取向、实施环境和国家领导人对生育所采取的态度三个标识来划分阶段。根据不同,划分的时期或阶段也就不同,这就是出现分歧的根本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新动向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措施
(一) 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
2001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同时决定自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不仅仅是我们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大事,同时也是全社会依法治国的大事。
事实表明,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来,全国各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态势。对此,我们必须肯定。但是,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许多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不依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对我们所面临着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
大体说来,我们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制性和重大意义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习惯于按照老一套方式方法做事,总觉得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多有不便,经常有束缚自己手脚的现象发生,过去是没“法”但是基层都有办法应对,现在是有“法”基层却没有办法处理一些问题。比如:征收社会抚养费没有利益驱动,因为收支两条线的实行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利益不会产生直接的作用,本身就没有那样高的积极性,征收力度不强不大。再说,按照法定程序要求,征收一例社会抚养费,如果遇到“钉子户”需要半年的时间才可以强制执行,到了半年时间恐怕是人走楼空,不仅征收不上来,还在左邻右舍产生了副作用,影响依法办事的法律权威性和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声誉。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由于没有跳出旧有思路和办法束缚的圈子,一旦遇到此类问题便容易缺乏忍耐性,急躁起来就会违反法律。可以说,这方面的教训相当多,我们不能不在意。
第二,颁布、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虽然从总的方面有了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氛围,但是,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政策,包括运作机制,进程缓慢,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容易出现漏洞引起被动。比如:生育、节育、奖惩、优待、保障、考核等,逐环节缺乏细化的工夫,具体操作起来还不是那样的顺手。因此,在基层往往会出现宏观规定的东西多,实际兑现的东西少,布置强调的东西多,具体落实的东西少,表面应付的东西多,真正做到位的东西少,等等。 中国“人口政策”分析(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