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立法:(1)完善经济立法。要杜绝和减少职务经济犯罪,首先必须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法律调控。一是重视经济立法的计划性;二是重视经济立法的超前性,既要反映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又要先于实践,做到立法先行;三是重视经济立法对职务经济犯罪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创建公平竞争、公正合理的市场经济环境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秩序,制止破坏和影响市场发育和等价交换规则的腐败行为。(2)完善行政立法。切实健全行政立法,明确公务员的职责范围,加强行政管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减少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经济犯罪现象。在这方面,98年国务院设立的稽察特派员制度,就是为了强化政府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监督而建立的有效监督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有利于增加职务行为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公职人员的暗箱操作、营私舞弊、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索贿受贿。
(三)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
推崇德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治伦理道德体系。在加强依法治国的同时,提倡以德治国就是要求摒弃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裙带意识、人情意识、官本位意识等等,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体系。提倡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风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作为一名官员,首先是公民,要先遵守公民最基本的操守,然后才是政府官员,要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求每一名国家工作人员都成为孔繁森式的人民公仆,但至少不能贪污贿赂渎职。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条件下,腐败是其所引发的社会大变动的附属品。虽然腐败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是这种大变动所引发的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变动所引起的。腐败的实质是权力与权利、权益、金钱的一种交易。所以本文试着从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政治体制的法制化,道德体系的自律化等方面分析,研究。着重在完善政治体制上开展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公开行政、加强各项监督、加强法制,完善立法等几方面的探讨,以期对我国反腐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引文注释:
(注1)梁勇:《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2001年上海反贪调研文集》,第369页至第370页。
(注2)杨军,杨光明:《论我国职务经济犯罪及防范与依法治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网》,检察理论与实践,2004年4月10日,第2页。
(注3)张玉峰:《当前腐败现象的社会性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2001年上海反贪调研文集》,第212页。
(注4)杨军,杨光明:《论我国职务经济犯罪及防范与依法治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网》,检察理论与实践,2004年4月10日,第2页。
(注5)张玉峰:《当前腐败现象的社会性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2001年上海反贪调研文集》,第215页。
(注6)张维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在于制度改革》,《光华管理学院网》,今日光华-学院院长-张维迎,2000年3月28日。
(注7)阿克顿:《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92页。
(注8) 《北京青年报》:《反腐如何出重拳》,《北京青年报》网络版,2000年4月27日。
(注9)吴小鱼:《“电子政务”离百姓并不远》,《新民晚报》45版,2004年6月24日。
(注10) 《大法官布兰斯言论集》1953年英文版第151页,转引自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参考文献:
1、蔡继明等:《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编:《2001年上海反贪调研文集》(内部文集,所以没有出版社等信息)。
3、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4、柳双兴:《司法独立与司法腐败》,《泉州检察》2002年第五期。
5、李景鹏:《社会变迁与政治腐败》,《中国职务犯罪预防网》,上海地方网,2003年7月1日。
6、马怀德:《规范行政行为――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正义网》,法律学术,2000年9月13日。
7、《北京青年报》:《反腐如何出重拳》,《北京青年报》网络版,2000年4月27日。
8、杨军,杨光明:《论我国职务经济犯罪及防范与依法治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网》,检察理论与实践,2004年4月10日。
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策问题研究45(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