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行领导负责制,领导是小学行政工作的最高领导者。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要由以领导为首的领导集体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去达到。因此,领导是实现领导职能,办好小学的中心人物,是能否圆满完成小学任务,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角色。因此领导素质决定着小学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随着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程度的增长,小学已经走入了市场,对领导的要求越来越高,领导应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领导应按教育与管理的规律,按组织活动的原则,合理发挥领导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注意以身自身的人格力量带领、引导和影响教职工,共同实现小学工作目标。
三、领导的管理能力
领导的管理能力是指领导在领导小学工作中运用其政治道德、知识、技能及其经验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领导管理能力是其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划决策能力
计划、决策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现代管理中,领导的决策则要靠科学的预测和科学的决策程序。有计划决策能力的领导一般表现的较有胆识,能在复杂变化的情形下,抓住时机,有迅速、正确、果断的处事魄力。因此,领导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提出有创意的计划、方案、方法等。
领导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办园思想,把握办园方向。一位善于总揽全局的领导,必然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想也冲击着小学这片圣洁的土地。小学是保育保教中心工作,是提高办园质量呢,还是热衷于办特色班,甚至巧立名目乱收费呢?这是对每一位领导能否把握办园方向的考验。首先,领导要运用统筹全局的决断能力。小学领导从事的虽然不是“治国”,但也算是一种“理政”是一种管理工作。领导要精通有关幼教工作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办好的小学。从全面出发,从行为的最终结果着眼,分清轻重缓急,理清主次关系,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幼儿的发展需求,一味追求开办各种兴趣班收取费用,而要将小学的发展主流放在保教并重,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方面,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园方向。
其次,服从整体,兼顾局部是统筹能力的一个关键。在服从全局的前提下,根据本园的实际,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强化制度教育,使教职工树立遵制守制的观念。
善于把握时机,表现在能够充分听取园务会议和教职工的意见,正确决策,机谋善断,科学制定本园工作计划,对计划的实施过程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将有成效的措施与做法逐步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1小学的决策管理过程
(1)调查活动阶段 收集资料与信息为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
(2)设计活动阶段 将决策意图化为行动方案(多套方案)。
(3)选择活动阶段 从多套方案挑选最优方案,这一过程除理性思考,个人主观感受也很重要。
(4)审查活动阶段 对已选的方案进行最终审核,一般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由领导,专家与员工参与。
(5)执行活动阶段 将经过审核后具体执行权限的方案实行。
1.2决策过程的5个环节及时间分配
制定决策的依据 (大部分时间)
寻找行动方案 (较大部分时间)
进行方案选择 (较少时间)
实施方案评价 (适量时间)
执行方案 (最大部分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以上环节相互交织,进行次序也会依情况不同而发生变化。
2、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组织目标的能力。其包括;组织能力,授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激励下属能力。
面对小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领导要善于把小学的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合理利用,能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将小学各部门、各种组织和各种不同才能的人恰当地组织、调动起来。协调好工作目标和教职工的需要,形成一个配合默契、步调一致的整体,推动小学工作的完成。
浅谈小学的领导管理工作(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