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幼儿初次接触新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阅读,鼓励幼儿仔细翻阅,教师尽量少讲或者不讲解故事内容。在幼儿发出此翻阅完后再请他们来讲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幼儿各抒己见,通过运用自己的一些经验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独到理解。这样既能激发幼儿读懂一本书的自豪感,也能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内容。
(五)提高班幼儿阅读的效率——善于运用多媒体
开展中班阅读活动时,教师常常会运用一些多媒体来指导幼儿进行阅读。媒体是传递信息和承载知识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辅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现代的教学媒体有视听相结合的录音磁带、情景表演等;有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辅助教学;还有静态的投影辅助教学。
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构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则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习靠教师灌输获得知识,缺乏积极主动的状态,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个性。然而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观察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尤其是对细节变化的关注。所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方便又有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则能帮助幼儿仔细的观察画面,也便于引导中班孩子掌握观察和阅读图书的方法;帮助教师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更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此外,多媒体教学使教学从基本静态活动转变为有趣的动态活动。
(六)提高中班幼儿的阅读能力——巧妙设计提问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中班幼儿对阅读活动还是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出现“一阅而过”的现象,对自己看过的图书没有完整的印象。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除了在进行阅读前的猜测性的提问外,还可以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提一些较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更细致、更全面地观察画面, 那么,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1.“开放自由”式的提问:
中班幼儿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阅读交流中,教师还是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给幼儿提供大胆讲述不同见解且不会受到太多思维局限的表达机会。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幼儿用想象来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图画故事《猴子和鳄鱼》中的提问:“小猴知道了鳄鱼的诡计会怎么做呢?”像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又而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于他人的看法。
2.“层层递进”式的提问:
即将复杂的情节点进行梳理,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终拨开云雾,理清头绪。如在阅读故事《小猫的生日》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以这样一组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去看小猫?”“这次谁会来看小猫呢?”“猜猜,小猫的生日聚会会怎样进行呢?”,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6/8/8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指导策略分析(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