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对自己的动作没有控制能力,只有反射性的动作,但是他对你的动作很感兴趣,他会看,他就吸收了我们做事的技术,当他准备好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为自己做事情的机会,因为语言和动作都是表达我们是谁,行走,穿衣,吃饭等行为,当他在出生的时候他就可以吸收了,他们能够吸收人们做动作的方式,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复杂的动作,动作能够使得孩子身心结合,对环境有了意识,他需要去了解环境。手建构了智力,他们会吸取我们所示的特定的方式。
没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能可以达到某个水平;而有了手的帮助,他的发展则可以更上一层楼,孩子的个性也将更为刚强。所以,尽管我们将它视为一个纯心理学的问题,事实上,除非儿童找到机会在环境中运用动作能力,否则,他的个性就仍然不健全。根据蒙特梭利博士的经验,如果处于特殊原因,使得孩子不能运用双手,则其性格将会处于较大的阶段:他无法服从,不积极主动,显得懒散,不快乐。然而,那些可以使用双手的孩子却发展领先,培养出非凡的性格韧性。
文化特质
人需要生活在社会中,这是我们人形成的阶段,孩子需要了解如何和周围的人互动,那是因为她看到了周围人互动的方式,我们彼此表达爱,问候,感激等,也会因文化不同而有区别,孩子需要吸收到这些行为。
孩子怎样才能习得这些的,那就需要一直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孩子吸收到生动的鲜活的东西,我们的角色就是向孩子展现最好的行为,和展现自我价值。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孩子是文化的保存者,如果不是吸收性心智,那么我们人类就不会向前发展了,所以我们成人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向前发展,只有当我们理解了孩子有这样的能力,教育才能辅助到生命的发展。
六、成人以及环境的角色
1、创设环境,让孩子自由练习。因为孩子的需求要与现实连接。
2、所有的动作是为了生命本身,是有目的的动作。
3、展示我们最好的行为和价值。孩子不加区分地吸收一切,不知道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吸收性心智这种能量帮助我们成为文化中的部分。
4、孩子是文化向前的保留者,孩子吸收所有的行为和语言,保存了这些文化,保护孩子这样一种潜能。
七、参考文献
1、《有吸收力的心灵》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2、《发现孩子》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3、《发现儿童》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田时钢译,人民出版社,2014.
4、《蒙台梭利育儿全书》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张建威,董大平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
5、《童年的秘密》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6、《幼儿园课程概论》王春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8、《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编译,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9、《了解孩子》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吕素美译,及幼出版社,2004.
10、《教育与和平》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庄建宜译,及幼出版社,2004.
11、《人的成长》玛利亚 蒙台梭利著,张君虹译,李裕光翻订,及幼出版社,2004.
蒙台梭利的吸收性心智探究(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