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树立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化思想物流基础设施是全社会发展现代物流和提高物流组织水平与效率所需要的,其规划和建设不是某些部门或少数企业的事情, 因此,必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树立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化思想。(1) 要从全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的角度,完善发展规划的协调机制,以体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目的。(2) 要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决策层次,真正从全区域的角度综合考虑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实施步骤, 防止一哄而上。(3) 要将既有物流资源的整合作为发展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 减少土地占用和投资的浪费, 防止功能性重复建设。(4) 要将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进行融合,既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又发挥交通运输设施的功能,并推进交通运输设施的服务升级。
7.2 合理控制土地价格, 降低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成本借鉴日 本、 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实行专用政策,并规定一定年限内的租用与转让的合理价格,防止随意将土地转作其他非物流用途,以及炒买炒卖地皮问题的出现。 配合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对用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土地实行总量控制,配套出台鼓励既有设施整合的政策,在尽可能少占用土地的情况下,推进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升级和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改造,最终达到降低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的目的。
(三)物流市场制度不完善
一:l 、现有规范不协调从总体结构上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而系统地调整物流法律关系的部门法。现行的物流立法涉及众多部门,中交通、铁道、航空、内贸、外贸等等,而这些法律法规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甚至各个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着不协调和冲突现现象,这就使得物流法律法规的指导和规范作用难以落到实处。 2 、现有规范不完整从完整性上来看,不少物流关系没有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和规范,物流业仍有不少法律真空地带。物流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业务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仓储运输,而对于出现的新业务和新问题,原有的物流法律法规没有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比如对于物流标准化问题,我国目前只颁布了 《 国家物流术语标准化规定 》 ,而对于其他各个方面的标准则无规定。3 、法律规范效力层次低从法律效力上来看,我国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强。现行很多物流法律法规多是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和颁布的,大多是一些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规范性不强,在具体运用中缺乏操作性,难以产生法律效力,多数只适合作为法庭审判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调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物流立法相对滞后从时效性来看,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随着经济体制、管理体制以及市场环境等的变化,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己大为不同,但由于现行的一些物流法规还是从原计划经济体制中延续下来的,所以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的发展,更难适应我国加入 wto 以后物流国家化发展的需要。
2 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框架构建完善物流法律制度,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物流法体系,是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法体系是以物流法为基础、以物流主体和行为法律规范为主体的各种法律规范按照一定规律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物流法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主体法,即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物流产业进入和退出机制的法律规范。物流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物流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二是物流行为法,即调整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行为的法律规范,它是各种物流交易行为、惯例法律化的产物。物流活动涉及采购、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包装、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方面;三是物流市场管理法,即调整国家与物流主体之间以及物流主体之间市场关系的法律规范。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物流的组织管理,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四是物流标准法,即确定物流行业相关技术性标准的法律规范。
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应界定为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与物流直接或间接相关节法律法规文件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应涵盖与物流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对现有的物流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对现有的物流法律规范的清理、修改、补充和整合,理清脉络,疏通各单位法律规范之间的承接和递进关系,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物流法律法规框架
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应界定为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与物流直接或间接相关节法律法规文件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应涵盖与物流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对现有的物流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对现有的物流法律规范的清理、修改、补充和整合,理清脉络,疏通各单位法律规范之间的承接和递进关系,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物流法律法规框架。
二:我国物流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完善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10/16/16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十)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