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与货源产生和消费地有关, 物流组织作业也有此类特征, 交通枢纽不能带来物流的集中。由于在这些交通枢纽地带,交通与物流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交通枢纽是在运输组织过程中车辆集中通过形成的。将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于此,如果能按规划的功能逐渐发展,物流组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交通量将通过枢纽来实现,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物流基础设施不仅不能获得枢纽提供的交通便利,反而会产生交通组织上的互相干扰,导致交通效率下降。在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每日的公路运输交通流量达1 000~8 000辆之多,加上所在地区本身交通就很繁忙,设施建成投入运营后的交通状况可想而知。 目前, 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所在的江桥、桃浦镇的交通状况已说明这一问题的存在。
6.2缺乏运输组织的有效支持为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组织功能和提高运作效率,需要得到运输组织的规模化和网络化支持,以便实现物流各运作环节的一体化和高效化。从我国运输组织现状缺乏这种特征的角度考虑,需要推进运输组织与服务的创新。而仅仅考虑交通枢纽提供的便利条件上,显然很难获得成功。为此,需要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 城市配送等, 并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中铁路运输功能的建设,并形成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形成公铁两种运输方式在干线运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上的分工与配合;其次是依托港口和机场,形成与不同物流需求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与服务模式;三是加快公路的快运、 零担、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中的物流组织功能提供效率与服务模式选择。
7.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相关
政策建议
7.1树立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化思想物流基础设施是全社会发展现代物流和提高物流组织水平与效率所需要的,其规划和建设不是某些部门或少数企业的事情, 因此,必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树立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系统化思想。(1) 要从全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的角度,完善发展规划的协调机制,以体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目的。(2) 要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决策层次,真正从全区域的角度综合考虑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实施步骤, 防止一哄而上。(3) 要将既有物流资源的整合作为发展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 减少土地占用和投资的浪费, 防止功能性重复建设。(4) 要将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进行融合,既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又发挥交通运输设施的功能,并推进交通运输设施的服务升级。
7.2 合理控制土地价格, 降低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成本借鉴日 本、 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实行专用政策,并规定一定年限内的租用与转让的合理价格,防止随意将土地转作其他非物流用途,以及炒买炒卖地皮问题的出现。 配合物流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对用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土地实行总量控制,配套出台鼓励既有设施整合的政策,在尽可能少占用土地的情况下,推进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升级和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改造,最终达到降低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的目的。将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在交通枢纽附近地区, 使物流组织具有便利的交通环境与条件, 在原则上是正确的, 德国、 日本和美国的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交通组织现状也表明这种空间布局方式的存在。
但这里忽略了一个大型物流基础设施与交通枢纽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问题。 大规模的物流组织必然
带来交通组织的集中, 甚至形成交通枢纽, 这是欧美国家相关交通组织的形成过程。 而我国有些交通组
织集中形成的枢纽并不是物流组织作业的结果, 通过型交通枢纽往往不进行货运组织作业, 运输组织
作业与货源产生和消费地有关, 物流组织作业也有此类特征, 交通枢纽不能带来物流的集中。由于在这些交通枢纽地带,交通与物流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交通枢纽是在运输组织过程中车辆集中通过形成的。将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于此,如果能按规划的功能逐渐发展,物流组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交通量将通过枢纽来实现,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物流基础设施不仅不能获得枢纽提供的交通便利,反而会产生交通组织上的互相干扰,导致交通效率下降。在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每日的公路运输交通流量达1 000~8 000辆之多,加上所在地区本身交通就很繁忙,设施建成投入运营后的交通状况可想而知。 目前, 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所在的江桥、桃浦镇的交通状况已说明这一问题的存在。
6.2缺乏运输组织的有效支持为发挥物流基础设施的组织功能和提高运作效率,需要得到运输组织的规模化和网络化支持,以便实现物流各运作环节的一体化和高效化。从我国运输组织现状缺乏这种特征的角度考虑,需要推进运输组织与服务的创新。而仅仅考虑交通枢纽提供的便利条件上,显然很难获得成功。为此,需要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 城市配送等, 并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中铁路运输功能的建设,并形成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形成公铁两种运输方式在干线运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上的分工与配合;其次是依托港口和机场,形成与不同物流需求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与服务模式;三是加快公路的快运、 零担、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中的物流组织功能提供效率与服务模式选择。
7.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相关
政策建议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9/16/16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九)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