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技术要求采用大容量发电机组,大机组才能实现能量的高效率转换。而用电负荷中心是分散的,因此必须发展大电网;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要开发大水电和建设坑口电厂也都要求有大电网。系统稳定理论也要求以大电网来实现各地电源互为备用,提高供电安全可靠程度。如果再把国网公司也拆分掉,那么谁来完成全国电力联网这个历史重任?而此时“电荒”已经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2家电网公司 5 大 发 电 集 团 公 司 4家辅业集团公司
说明:拆分后2家电网公司各自保留了部分电厂用于调峰,约占原国家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的10%。
国家电力公司拆分后的现状 图2
二、海州公司管理现状分析
海州公司主业员工1050余人,承担着海州市3个区输、配电任务和8个县的输电任务,2004年末总资产约6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约52亿元。
1999年海州公司通过国家电力公司“一流地级供电企业”验收,2001年通过国家电力公司“国际一流地级供电企业”验收(注3)。近年来省公司下达的年度经济技术指标完成良好, 2004年在国网公司开展的同业对标活动中名列前矛。
然而,作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给予其客户的却是:从2003年以来全年性的拉限电,电量缺口约达三分之一;作为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企业,其职工健康状况因过度疲劳而呈下降趋势,剔除物价因素近三年人均医疗费增长率为9%;作为水电质协质量管理奖(注4)获得企业,却难得有人知道标准中的“员工满意度”为何物!这些矛盾的现象集中表现为管理上的如下不足:
(一)企业使命机制性不明确
为海州市3个区、8个县级供电公司供电和服务本应该是海州公司的根本使命。进行ISO9001质量认证,意味着必须就供电质量和服务向顾客作出承诺。进行职业健康安全认证本该是更进一步向外界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并表明有能力通过“员工满意”而达到“顾客满意”。而实际是荣誉无数,却无法保证基本供电。说明企业使命实质并不明确,但这是一种机制性不明确,是体制以及上级考核要求与顾客需求脱节造成的。
(二)新瓶装混酒,企业活力不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