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级供电企业——海州供电公司管理背景以及管理现状的分析,寻求现代管理如何与电力这一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基础工业相结合,如何面对目前的环境谋求地级供电企业的最佳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文章着重阐述了电力行业的多重属性,以及关联性强、整体性强的特点,说明了改革的不确定性将深刻影响电力企业基层单位的管理。同时,分析了海州公司的对策及所需的外部环境。指出在现有条件下,由于缺乏符合供电企业多重属性要求的上级考核目标,没有实行首长负责制,缺乏必要的自主权,海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必须自加压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关键词】:电力改革、自然垄断、多重属性、基础性,要害性、公用事业性、先行性、降低成本、电力危机、任命制、监管评价体系、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游戏、目标管理、竞聘、首长负责制、整合、人力资源市场化。
【正文】: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其主要内容包括:重组发电资产,建立若干个独立发电公司;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图2)。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公司”)下辖华东、华北、东北、西北等几个区域性电网公司。
海州供电公司(下称“海州公司”)为华东区域电网公司下属某省电力公司(下称“省公司”)的地级分公司。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电力体制改革的情况,以便了解这样的背景会对海州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行业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成功道路。从农村土地承包,到个体户的涌现;以及民营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出现,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粮食市场、金融领域的放开、邮电分离、民航及电信行业拆分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于是,打破电力垄断的呼声日益高涨!那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电力行业的特点,及其改革的难点。
(一)电力行业是自然垄断的特殊行业
电力不同于民航、电信等行业的是其自然垄断属性:由于电能无法大量储存,其生产、传输、使用是瞬间同时进行的,并且生产量与使用量必须始终保持平衡,否则将导致电压波动、频率异常,进而引起巨大的能量在整个电网中产生振荡,导致电网瓦解、系统崩溃,最终引起大面积停电!当一个省、几个省,乃至更大区域的停电,将导致政府机关、军事设施难以运作、连续作业生产的产品暴废甚至设备的损坏,还将危及医院手术台上病人的生命,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等等!
1972年武汉发生大停电,作为国家经济命脉之一的武汉钢铁厂险些全部报废。现为中科院院士、控制理论专家卢强当时表示:十九世纪后半叶发生在美国的5次灾难性大停电给以科技为主导的现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我们决不让美国大停电在中国重演。事隔31年,让人记忆犹新的2003年美加大停电(美国和加拿大电网联网)又一次敲响了警钟,这次停电导致:民航业陷入大混乱、汽车业遭受重创、无线电话告瘫痪、美加中东部近5000万人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关注电力安全。
系统稳定正是关于电力安全、经济运行的庞大理论体系,电力的管理必须遵从这一规律。为了确保系统稳定:1、就局部而言,电力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是按历史上最恶劣的自然条件考虑的;2、就宏观规划而言,电网规模越大,互为备用的电厂就多,平衡的基础就坚实(国外还实行跨国联网,也有利于经济运行);3、就管理控制而言,电力必须统一调度。4、就技术控制而言,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始终采用所处时代最先进的科技手段。
(二)转型期的社会心理与电力行业多重属性间的冲突
从上节我们看到了电力行业具有基础性、要害性、技术密集性,这又必然带来了其资金密集性。由于电力投资周期长(如电厂建设需8-15年),所以必须适度超前发展,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故电力还具有先行性。除政府、军事机构、医院、连续作业企业等重要用户外,电力还是人民生产、生活必须品,因而又具有公用事业性。
电力的多重技术属性与社会管理属性(图1),以及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构成了复杂的社会背景,对电力及其改革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发生着激烈碰撞,以至不同程度地掩盖了事物的本质:
一方面,从宏观而言其基础性、要害性要求由国家掌控或高度监管,稳定发展!先行性、公用事业性要求电力规划与国家宏观发展规划同步协调。公用事业性、技术密集性、资金密集性说明电力行业更适合于由国家主导!
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的拆分或民营化,确实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人们强烈要求打破所有垄断!其二,认为国家对电力行业大包大揽,投入多、利润少。其三,曾经的“电霸”作风,以及转型期人们对电力职工职业相对稳定、收入较高心理上的排斥。
近阶段的电力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电力行业的多重属性(此处纵轴数值无实际意义) 图1
(三)痛苦无奈的妥协,互不理解的折衷
1979年以来,电力部几经分合(注1),但电力系统集发、供、售为一个整体的格局始终没有变动!但2002年的方案实现了厂网分开,电网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拆分,即国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图2)。
为了维持系统稳定,电网公司依旧掌控着必须的、相当数量的调峰电厂(约为原国家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的10%)——然而,对此某著名经济学家认为:“尽管电力体制此番改革‘动作很大’,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尾巴’”,对电网公司保留调峰电厂表示“不理解”!——其观点在经济学界具有代表性,曾经有方案认为国网公司是多余的,应该以区域电网公司为主体相互竞争。这样的方案显然遭到了负责任的电力专家的坚决反对,但如果没有2001年发生的美国加州电力危机(注2),在当时即便身为电力专家的高层领导的呼吁也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