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学阶段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一)改变评价标准,多方面考查学生
不同的评价体系产生的激励功能不同。按照传统的学生评价制度,只能导致后进生的挫败感。因此要预防后进生的挫败感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1.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就要求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只要学生能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就可打个好分数;或者采用延缓打分的方式,给予学习障碍学生更多的时间,只要他们改正错误也可以打个好分数。这种评分方式并不侧重区分功能,而是更多的体现了激励功能,给学生一个改进的机会,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信心,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
2.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的任务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享有的权利不同,但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教师在分析和评价学生时要客观公正,避免受个人主观好恶的影响,既要看到优等生的优点,也要看到优等生存在的不足;既要看到后进生的不足,更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只有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学生,才能真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在评价方法上,从仅强调测验分数向评价方法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我们要建立对后进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后进生能力、态度、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全方位的评价,在全面了解后进生发展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真正使后进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对后进生要倾注爱心,用自己的爱去唤醒他们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的教育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更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要素。
只有爱,才能真正让学生改变自己,让学生乐于上进。那么,面对那些后进生,教师怎样用爱去改变他们呢?
1.爱是教师对后进生的期待
园丁把对花儿的爱完全蕴含于等待花开之中:种子放下,守候花期,俯身丛中,浇水松土,精心呵护。于是这种等待收获了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爱需要等待,期待也是一种爱。
面对后进生,教师在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同样应该献上自己对他们的期待之爱。因为可能眼下他们看起来有点“本性难移”,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教师耐心期待,学生一定能在意识到教师的期待后,通过自省,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只要教师不放弃,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教师独特的爱,并且在这种期待与关爱中,苏醒过来,健康成长。
2.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般地用心呵护。即便后进生犯了错,教师也应该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不能有丁点伤害他们的语言与行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发展,绝不能用讽刺挖苦,甚至辱骂性的过激语言批评他们,不能滥用当众点名批评或强拉硬推将他们驱逐出教室的管理方式,不能揭他们的“疮疤”。“人最害怕的是失去人格”,只有尊重学生人格,才可能矫正后进生的个性。我们对后进生既要做到严而有格,按照我们的教育目标、行为规范要求他们,管理他们,又要做到严而得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9/9
小学阶段后进生的教育策略初探(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