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爱是教师对“犯错”学生的赏识
无论年龄大小、阅历深浅、学识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欣赏。林肯的母亲认为,做总统的儿子和种土豆的儿子一样优秀。在教师眼里,梦想成为宇航员的学生与梦想成为公交车驾驶员的学生,应该是一样优秀的。
每个班上总会有几个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但是他们却又都有自己闪光、独特的一面。面对这些学生,即便犯了错误,教师也要坚持欣赏他们,努力用自己心中的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亮点,激励他们。
这样的欣赏,会让犯错误的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一定能改正”;反之,如果教师因为学生偶尔犯错,就武断地认为他们不知悔改,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信与热情。
面对后进生,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教育契机,对后进生倾注全部爱心,用自己的爱去唤醒他们的自尊、自爱,唤醒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后进生走出自卑阴影
有些后进生内心充满自卑,这是他们成为后进生的主要原因。这些后进生自认为不如他人,有严重的自我轻视的心理。还有的后进生自我期望值较高,但是学习成绩与期望值的差距又很大,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逐渐丧失信心,再加上成绩不好而烦恼不堪,压抑感越来越重,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不仅使他们背上了精神包袱,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要做好他们的心理引导工作,从各方面去激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拾自信、逐渐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
一般说来,我认为,下面几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克服它们的自卑心理:
1.给后进生树立恰当的目标
恰当的、合乎实际的奋斗目标能给人以巨大动力,但如果奋斗目标太高,经过一番努力仍不能实现,则会使人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自卑感。有些后进生不甘心落后,有强烈的进取愿望,但是在确定奋斗目标时,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总想在很短时间内,使自己的成绩赶上去,结果受到挫折后产生了更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应抓住他们要求进步的心理,帮助他们调整不正确、脱离实际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目标。要教育学生不能心急,“一口不能吃成大胖子”,要从点滴的进步做起,还要帮助后进生制定一套分阶段、分层次的目标计划,在实施中加强监督,及时调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在不断实现奋斗目标的进步中,由强到弱,逐渐缓解,直到最后消除。
2.帮助后进生正确补偿自己
教师要引导后进生寻找自卑的原因,并对其加以调整和消除,鼓励后进生用一方面的优越来弥补另一方面的自卑。
方法一:以勤补拙。帮助后进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然后消除后进生的思想压力,调整心态,鼓励他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
方法二:扬长避短。鼓励后进生去展示他的长处,比如参加自己喜爱的兴趣活动(美术、音乐、体育、摄影、书法等),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要让后进生“知足常乐”、“感觉良好”,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使其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从而大胆去做“我能行”的事。
3.引导后进生经常进行自我鼓励、自我暗示
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当后进生做某事畏缩不前时,教师要引导他们用“没关系,我能行,我能干好,我感觉不错等等”之类的语言激励自己,磨练意志,勇往直前。
4.充分发挥后进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作用
一是课堂活动的参与。后进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往往不能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后进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作用。课前应专门设计几个能为后进生直接回答或者动动脑筋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多听听后进生的见解,当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或者见解有一定的正确性时,老师应投去赞许的目光,热情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胜利的喜悦。如果回答不出来或者见解不正确时,仍要给予热情鼓励,长此以往,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是课外集体活动的参与。鼓励后进生参加集体活动,想方设法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得到一种心理满足,以淡化和抑制其自卑心理。
5.单独辅导
有的后进生由于自尊心强,最怕老师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辅导,特别是大声地辅导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学生表面上说“明白了”、“会了”,但实际上仍然一窍不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单独辅导,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5/9/9
小学阶段后进生的教育策略初探(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